
斑枯病症状
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茎和种子。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侧以小斑型为主。
1、大斑型:先发生在老叶上,再向新叶上扩展。叶上病斑圆形,初为淡黄色油浸状斑,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少数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为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为褐色干枯状。茎及叶柄受害,病斑均呈长圆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
2、小斑型:病斑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有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黄色,大小不等。叶柄或茎部上的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斑枯病防治措施
1、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轮作,病害明显减轻。
2、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可采用48~50℃温水浸种30分钟,再在冷水中浸20分钟,晾干后播种。
3、施足底肥外,应及时追肥,防止缺肥。大水漫灌,雨后应注意排水。
4、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排湿。病初应摘除病叶和底部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
5、保护地栽培施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千克,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 1千克。露地栽培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l~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