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首页 新闻 正文
耕种帮 2025-06-24 08:58:00 4047浏览 编辑:耕种帮

收藏

分享

4047

蛞蝓,又叫鼻涕虫、悬达子、粘粉虫、软蛭等,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蛞蝓以齿舌刮食幼芽、嫩叶、嫰茎,幼苗受害可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成片被毁;成株期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残存叶脉,植株受其排泄的粪便污染,易诱发菌类侵染而导致腐烂,降低产量和质量。
什么是蛞蝓
蛞蝓的形态特征
蛞蝓的种类有野蛞蝓、双线嗜黏蛞蝓、黄蛞蝓。
1、野蛞蝓:体柔软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黄红色,少数有明显的暗带或斑点。触角2对,黑色。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内有一退化的贝壳盾板,分泌黏液无色。伸展时体长30-40毫米,宽4-6毫米。
2、双线嗜:黏液蛞蝓外套膜覆盖全背部,仅露出足的尖端。体灰色或淡黄褐色,背中及两侧各有一条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体前端较宽、后端狭长。尾部有脊状突起。触角蓝褐色。足肉白色。黏液乳白色。呼吸孔圆形,位于触角3毫米处。伸展时体长达120毫米,宽12毫米。
3、黄蛞蝓:体裸露,柔软,无外壳。深橙色或黄褐色,有零星的浅黄色或白色斑点。足为淡黄色。分泌淡黄色黏液。触角淡蓝色。体背前1/3处有一椭圆形外套膜。伸展时可达120毫米,宽12毫米。
什么是蛞蝓
蛞蝓发生规律
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适活动温度为15-25℃。
蛞蝓喜欢在中温、阴湿的环境下生活,昼栖夜出,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石块、砖块和土穴中,夜间出来寻食。
什么是蛞蝓
蛞蝓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瓦块和砖块,并在四周撒上白灰粉或菜籽饼粉,形成隔离带等。
2、在段木周围撒一圈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喷5%~10%的硫酸铜溶液,可防止蛞蝓夜晚进入芝房为害。
3、出现蛞蝓为害后,在菌床上喷洒10%盐水,或者将石灰粉撒在蛞蝓出入口和蛞蝓身上,杀死害虫。
4、在菌床四周放上新鲜嫩蔬菜或青草,引诱蛞蝓聚集取食,集中杀灭。
5、多聚乙醛对蛞蝓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可用多聚乙醛300克、砂糖100克、敌百虫50克、豆饼粉400克,加水适量拌成颗粒状,撒在段木周围。
6、利用蛞蝓昼伏夜出、晴伏雨出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7、蛞蝓常出入处喷洒5%煤酚皂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什么是蛞蝓什么是蛞蝓什么是蛞蝓什么是蛞蝓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与网友投稿,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耕种帮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未登录 网友评论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