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销点销售的复混肥和复合肥品种比较多,氯化钾和硫酸钾型复合肥种类也很多,很多农民朋友往往不了解复合肥与复混肥的含义,不能区分氯化钾和硫酸钾型复合肥,导致使用方法不当,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以下介绍它们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一、复合肥与复混肥的区别
1.生产工艺不同
复合肥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肥料,比如用氨酸法、喷浆造粒等工艺,将氮磷、钾等养分在生产过程中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其生产过程需要高温、化学反应等条件,养分在颗粒内部均匀分布,每个颗粒的养分含量完全一致。
复混肥则是通过物理方法混合制成,简单来说就是将单质肥料(如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或已制成的复合肥,按一定比例机械混合后造粒。由于是物理混合颗粒之间的养分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同一颗粒内的养分分布也可能不均。
2.养分稳定性不同
复合肥的养分由化学反应结合,稳定性更强,氮、磷、钾等养分比例固定且均比如常见的15-15-15含量的复合肥,每个颗粒的氨、磷、钾含量都是15%。
复混肥因物理混合的特性,养分均匀性较差,不同颗粒的养分比例可能存在波动,长期存放还可能出现“离析”现象(不同成分颗粒分层)。
3.执行标准不同
复合肥执行更严格的国家标准(如 GBIT 15063-2020),对养分含量、水分、粒度等指标要求更高;复混肥执行的标准相对宽松(如有机无机复混肥 GBIT 18877-2020、掺混肥GB/T21633-2020),养分波动范围更大。
4.应用场景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复合肥因养分稳走、利用率高,适合对养分精准度要求高的作物如经济作物、果树);复混肥成本较低,适合大田作物(如玉米,小表)的基础追肥
二、氯化钾型复合肥与硫酸钾型复合肥的区别
两者同属复合肥,但核心差异在于阴离子类型,直接影响适用作物和土壤。
1.氯离子含量不同
氯化钾型复合肥以氯化钾为钾源,含有较多氯离子(C1-),通常氯离子含量在3%以上。其中,标注“含氯(低氯)"的产品,其氯离子的含量在3%~15.0%;标注“含氯(中氯)”的产品,其氯离子的含量在15%~30.0%;标注"含氯(高氯)”的产品,其氯离子的含量大于30.0%。
硫酸钾型复合肥以硫酸钾为钾源,氯离子含量极低(一般≤3%,甚至低于0.5%),属于“无氯"或“低氯”肥料。
2.适用作物不同
氯化钾型复合肥因含氯离子,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葡萄、西瓜、草莓、柑橘等)需避免使用,否则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如马铃薯淀粉含量降低、烟草燃烧性变差),但对耐氯作物(如水稻、玉米、花)而言,性价比更高。
硫酸钾型复合肥不含氯,适用于所有作物,尤其适合忌氨作物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但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通常比氨化钾型贵20%~30%。
3.对土壤的影响不同
长期使用氯化钾型复合肥可能导致士壤中氨离子积累,在盐碱地或排水不良的士壤中易加重盐害;硫酸钾型复合肥则更适合盐碱地、设施大棚等对土壤质量要求高的场景,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简单来说,复合肥是化学反应产物,养分均匀稳走;复混肥是物理混合产物,养分波动较大。而氯化钾型复合肥与硫酸钾型复合肥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含氯,前者经济实惠但忌氯作物慎用,后者适用范围广但成本较高。选择时需结合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种植需求,才能发挥最佳肥效。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与网友投稿,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耕种帮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