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铁可粗略分为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和矿物态4种。有效铁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水溶态和交换态铁是对作物有效的铁。水溶态铁呈铁离子、无机络合铁和有机络合铁(富啡酸铁)形态;交换态铁呈Fe3+、Fe2+、Fe(OH)2+、Fe(OH)2+等形态。矿物态铁主要存在于赤铁矿和针铁矿中,对作物无效。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铁是以二价离子被作物吸收的。而我国北方旱地土壤通气条件好,氧化还原电位高,施入的二价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失去有效性。铁在土壤中的溶解度随土壤的酸度增加而增加,pH每降低1个单位,Fe3+和Fe2+的溶解度分别增加1000倍和100倍。因此,酸性土壤通常是不缺铁的。通常认为,每千克土壤有效铁含量低于1.0毫克为低水平,高于2.0毫克为高水平,1.0~2.0毫克为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