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硫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有机态硫存在于动植物残体和土壤腐殖质中,且因腐殖质结构复杂,硫与之结合比较牢固,不易释放。无机态硫又可细分为易溶态、吸附态和矿物态3种。易溶态硫主要是硫酸盐类,呈水溶性和弱酸溶性;吸附态硫即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硫酸根,可解吸附进人土壤溶液,与易溶态硫之间保持着平衡;矿物态硫,即各种原生和次生矿物中的硫,如黄铁矿、闪锌矿、石膏等。在生长季节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硫称为有效硫,包括易溶态硫和吸附态硫,但通常这两种形态硫的量都很低,因此,多数情况下,硫的供给主要决定于有机态硫的矿化。
一般来说,沙质、有机质含量低、淋溶强烈、强酸性、强还原条件(如水稻田)的土壤,硫的供给能力低。通常认为,每千克土壤中含有效硫低于30毫克为低水平,30~40毫克为中等水平,高于40毫克为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