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过去把这项技术叫做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具体运用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土壤供肥能力、植物营养需求,确定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元素种类。
②确定施肥量。
③根据作物营养特点,确定施肥时期,分配各期肥料用量。
④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
⑤制定与施肥相配套的农艺措施,实施施肥。
平衡施肥的核心是确定施肥量。施肥量的确定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即在作物播种前定量确定作物施多少肥,但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根据其生长状况和天气变化调整施肥量。
平衡施肥就是要考虑农田系统中养分循环的输出和输入因子,使系统中的养分收支平衡,通过配套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不利的支出,提高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
平衡施肥是在植物营养理论控制的指导下,在土壤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土壤肥料试验资料和土壤调查成果而建立的。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今天,并不是简单的施多少肥的问题,而是综合运用各项新技术、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平衡施肥离不开肥料的田间试验和土壤、植株的化学分析。现代化分析、试验手段不仅采用了新的设计方法,而且采用现代化仪器,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为了保证平衡施肥技术及时准确地运用到生产中,也离不开现代化的通讯手段。
在平衡施肥中应充分考虑土壤、肥料和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有别于母质的特性就是其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作物不同数量、不同比例的养分,适应作物生长的能力。它包括土壤有效养分供应量、土壤通气状况、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作物所吸收的养分约60%来自于土壤。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肥料主要是靠施入土壤改善土壤有效养分供给状况来增加作物产量的,因此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肥料在不同土壤中的反应,采取相应施肥措施,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不同作物种类、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要求不同,对肥料的忍耐程度也不同。总之,土壤、植物和肥料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平衡施肥就是通过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最大限度地协调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肥料增产作用。
平衡施肥不仅要协调和满足当季作物增产对养分的要求,获得较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从长远的目标出发,还应考虑通过施肥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历史上曾出现农场主进行掠夺式经营,只从土壤带走大量农产品,而不重视施肥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致使土壤严重退化的情况,而我国大寨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兴农田基。